上回末尾的“无私”我打上了引号(居然连AI也用了selfless来形容 啧啧啧 我真是未卜先知 哈哈哈哈哈),因为这个词的语境实在是古怪,我想究一下,也正好以此来阐述一下我觉得我和小栩在关系里的一种认识。无私这个词我觉得比较一般的语境里是更经常表述个体和集体之间的一种关系,而不是个体和个体之间关系的的。一个人对于一个集体的无私,可以有一下几个有关联的方向,一是牺牲,二是不求回报,三是不贪婪。
牺牲可能最好理解吧,这个人(我们叫祂小苏吧!)必须要选择了一些不常见的行为来造福了集体里的祂人,而且这种不常见的行为是以一些小苏自己的一些东西为代价的,比如金钱,时间,生命。牺牲的这个定义里隐藏的是一个很基本的交换逻辑和对这个交换逻辑的一种否定。在“主观等价”的基础之上,一物换一物,是交换逻辑的基础表达,而牺牲,就是用一物换了可能不等价的另一物。能表达出来的一种价值就是,小苏不需要等价的交换逻辑也能有主观的行为,而这样的行为就是有牺牲性的。
那不求回报 – 不求回报不也是一种牺牲吗?确实,但是牺牲比不求回报更广义,因为不求回报像是一物换虚无,而不是换另一物。小苏要是选择了去当一个偏远山区的急救医务员,远离了自己的家庭,朋友,交通不便,信号不好 – 这些都是祂在意的事情 – 那祂可以说是牺牲了一些东西,但是祂为集体做出的贡献(交换的物品)并不是完全没有回报的。祂有工资,假期,福利,等等东西,虽然祂牺牲了一些东西,但是个人和集体的交换还是在发生。倘若这些东西都不存在了,小苏是否还会选择这份有牺牲的工作,这是更不确定的。不求回报像是一种更绝对地牺牲,吸风饮露,路见不平出手相助,事后不留名不留长相不多嘴,时刻流荡不留下某种声望传说的江湖下课,可能能符合这个基础。自己的存在完全独立于社会,但是自己的行为却永远帮助社会,耶稣可能都没这么厉害 – -。
那不贪婪又为啥单独拿出来呢,这不废话吗?非也非也(捋不存在的八寸长胡),上面这个小苏侠客的例子看的是一整个人的不求回报,但是如果我们只看一个人的一件(或者一系列)事,这件事可能是有牺牲,不求回报的。但一个贪婪的人,可以用这样的事情来在“最后”换取更多的事情。比如瑞克和莫蒂里面的邪恶莫蒂(不知道这个参考的,请和我绝交(不是我开玩笑的请去看瑞克和莫蒂))。所以不贪婪可能加了一个“时间轴”在无私这个属性里,杜绝了一时的“无私”是为之后更大的贪婪所做铺垫的情况。
所以,不贪婪,有牺牲,不求回报的一个人,是无私的。这是个很粗浅绝对又武断的“定义”。但是除了可以补充的很多细节和边缘例子之外,我提出的三点我觉得都还挺必要的吧。这样去说“无私”这个概念是因为我想说无私自私这个逻辑框架里隐含的这个交换逻辑。因为把各种各样的“物品”量化,归价,是个在感情里无法去做到的事情。家家都有本难算的账可能就有点这个意思吧 – 我今天安慰了你,你为了表达感谢,请我吃饭 – 我们这是做到了等价交换吗?“感谢”这个行为是在做交换吗?显然不是。但假设是,我们两清了,我再找你有事,你回绝我,说你不欠我的,那这只能说明你我之间没有感情 – 我们确实只是在交换,我把一些情绪的技能出售,你用一些食物购买。感情恰恰不是这样的一种东西。如果无私是要借用交换的逻辑才能成立的话,说一个人在感情里无私,就很奇怪了,应为有算计的本来就不是情感。(不是说有感情就不动脑子,做一件事情丢不丢脸和做一件事情能不能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完全两码事。)
交换逻辑以外,另外的一个不恰当的点在于,一般无私自私的语境是个人和集体,而是在一段感情关系里(我们用最简单的例子 – 两个人的关系),个体和集体的界限相当于是无限的小。自己的欲望和集体的欲望如果有偏差,那集体的概念在这两人之间就已经瓦解了。那如果这时候,我想要对你做出无私的,不考虑我自己的行为,这和之前的“无私”能同义吗?我觉得是不太能的。这样想,如果我觉得是无私的事情在你看来是多此一举的,你不需要的,那就算好心好意,做出来的事情也可能是强迫的,暴力的,那和无私想要为对象做到某种“好”的底层意义就是相悖的。另一种可能 – 如果我做的无私的事情是你同意,喜欢,认可的,那这里个体和集体的意见就是完全相同的,“我”和“我们”的距离(在这件事上)也是无限小的,我所做到的,无论我求不求回报,“回报”都一定会来的,因为我在这个集体里所做的,要不就是(无论多微小的)暴力,要不就是“我们”本来就同意的,有价值,值得做的事情。
所以无私这个词语很难去抓住情感关系中一个人对一个人照顾的关系 – 照顾的人是有多少压抑的,被照顾的人也是获得了“照顾”的,可是照顾不是物品,压抑的也不是可以交换的东西,所以照顾的逻辑和交换逻辑之下的“自私无私”是有很大差别的。
回到之前无私的个体于集体关系之间的场景里去,在这里还有一个状态是感情状态很难去模仿,也不必去模仿的 – 集体内存在这各种半独立于个人,长久,的交换标准。做到这个标准之下还拿到标准报酬的,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贪婪,而做到标准之上也只要标准报仇的,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奉献 –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无私”的这个属性轴上的一种。可是这样的长久的,历史社会框架构建的“标准”,在情感关系中是不存在的 – 诚然,每个个体在这样(任何)的环境里成长,势必会继承一些环境里的标准和价值,但这样的继承不是“平均”“一致”的。个体差异也好,环境细微的差别也罢,每个人继承的标准,和自己怎么样觉得这个标准在自己身上被满足了,都是不同的。这样的不同就不会满足交换逻辑里,长久又半独立的“标准”基础。在这个不满足之上,两个人在感情之中的相处,不需要,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不建议,去套用社会标准的。
我和小栩曾今有过这样的一个对话,就是听一些朋友在说自己感情的不顺,争执之类的事情时,祂们的一种很有意思的态度,讲或者找道理。倾诉是一个让第三者评判自己有理还是没理的行为,而如果自己有道理的支持,感情里另一方“无理”的人就应该低头。然而很多事情和道理根本没有关系 – “我有这样一个需求,我希望这个需求被这样满足,然而我的伴侣不愿意”这样的场景里,讲道理隐含的逻辑就是,“我的需求要被上升到普遍的程度,而因为我的需求是普遍的,我的伴侣有义务满足我”。而这个逻辑的基础 – 你猜对了 – 就是等价交换逻辑;普遍的需求交换必要的义务。可是个人的需求,需要被套进这个逻辑吗?我们各种各样的需求,习惯,真的需要是普遍,合理的,才能被满足吗?
当然不是,爱护一个人想要照顾祂,含义不就是,满足*那个人*的愿望,满足*那个人*的需求吗?不然爱的是什么?爱难道是把一个活生生的人降维成一个抽象、平均、理性的皮囊吗?那也太悲催了。最后爱的也不是人了,是康德的定言令式/绝对命令,而定言令式是不需要被爱的 🙂 服从就好了。我们一个个的,每天服从的,还不够多吗?
你喜欢喝有糖的可乐,你的伴侣非要给你买无糖的然后说这个口感更好,说身边的朋友都喜欢喝无糖的,你也应该喝,你就奇了怪了,神经病吧你,我特么喝个可乐什么味道你跟我讲什么道理?这样的“喜好”有什么道理可言?当然道理可以从健康,环保,劳动环境等等方面入手,但那时候就不是喜好的问题了,而是一些自己别的追求(你也可以说“喜好”)和这个喜好产生了矛盾,然后你在比较,到底追求哪个好。除了可乐的口味之外,喜欢吃什么菜,喜欢在什么场景下约会,喜欢怎么被关心,喜欢怎么被抱着,等等等等 – 这些延伸出去的“感情”里的事情,祂们为什么不能作为“喜好”而被满足?祂们,本来就是因为是需求,所以才被满足的啊,认识一个人,了解一个人,熟识一个人的过程,不就是认识祂们个体的需求,时而满足,时而被满足吗,然后这个过程中,很开心,很满足吗?
所以需求不必被当作道理,不需要道理和交换的那一套逻辑。照顾有自己的逻辑,更算不清,算不明白的“模糊逻辑”。但我想说照顾之前也想说一下“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这种傻逼话。(我之前自己也用了家家有本难算的账,在这里一起解释)我上面所说的和需求有关的东西,按时的都是需求的个体性和非标准性,这我是坚信的。但是这样的个体表达不是建立在虚空之上的。两个人要意识到对方的个体性,接受自己和对方都是需要照顾的个体,这不是凭空就能实现的。如果小苏把小采当作工具,那小苏对于小采个体性的认识就是有条件的,局限的。小苏只有在“实现小采需求”对自己有帮助的情况下才会去实现 – 这样的情况下交换逻辑又回到了关系里。小采如果和小苏看法不同,想要满足小苏的需求,无所谓对自己是否有帮助,那小采和小苏就是不平等的关系。如果小采也把小苏当作工具,那祂们就是平等的交换关系,和情感不再有关系。也就是说,最后剩下的可能性,平等的情感关系是建立在对自己和对方需求的全部认识和尊重(不是实现)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 – 我(你)对你(我)的爱是没有条件的,你(我)不需要交换什么,你(我)就能得到我(你)的爱。(这样的关系一边倒的话,爱的人和被爱的人就会进入上回说的主奴辨证吧…)。
所以说到“家”内涵的意义 – 一个用感情所连接的人际单位 – 它最基础的“道理”建立在家人的平等的认识和尊重之上,没有这基本的平等,就没有“家”,就是交换和道理的领域。所以法律定义(外延意义)下家庭之内的暴力,如果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样的屁话而不被介入,那就是法律在保护暴力 – 清官不断也不应该断的是可乐无糖还是有糖的好喝,家暴虐待什么的,还是请管管吧。
那…说了这么多我觉得照顾不是交换和无私的逻辑 – 那小栩对我的照顾…要怎么样去比喻怎么样去理解,怎么样去感谢呢?某种意义上来说,小栩的行为还是“不求回报的”,祂并不是为了我的回报做了祂做的事,而我也不“欠”祂什么。或者说,我欠祂的账是我还不上的,因为我无论怎么还,“还的东西”都在另一本账本上。祂在疲倦劳累的时候我安慰祂,帮祂按摩什么的,不会让祂觉得“啊,当时给钦原做的事情现在有回报了,很欣慰”或者“啊,当时的投资现在得到了更多,赚到了”。
祂或许(well,至少我希望 QAQ)会感受到某种欣慰 – 就是我在满足祂需求,照顾祂的行为侧面“应征”了我的爱 – 我们还在一个互相认可,互相照顾,互相满足的关系里 – 而这个互相照顾的关系是没法拥有一个能够量化的标准的。照顾的标准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绝对独立的,不能有像“钱”一样的普遍的通货,可以用来交换别的方式的照顾。只有一次次需要照顾的场景出现,和一次次尝试照顾的行为。照顾的尝试当然有好,有更好,也有不尽人意,在这种意义上一个需求的满足是可以被“测量”的,但就像我说的,每一本账本都是独立的 – 这次没做好的,那本账上就永远有这么一笔。或许未来类似的需求再出现的时候可以更好的照顾到,但是不同的事情之间,没有交换可言。这种时候“分析”的作用就很渺小了 – 交流会起到绝对性的作用,“我的需求是这样的,当下我觉得这样照顾这个需求我可能会很喜欢”,而这样的需求可能在未来又会变了,所以还是需要交流来重新学习,怎么样去照顾。这些就是,无法系统化,无法分析,无法预知,无法预判的了。爱和照顾,必须是在时间和个体的现实内进行的。这是“理性”的交换逻辑永远不能入侵的。在底层“互相认知(mutual recognition)”的基础之上,感情所创造出来的个体之间相连接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有无限可能被发展,又无限脆弱可能消失的。过去的照顾无法被延伸到未来,让人确信“爱”是长久存在的。爱也不像一种物理一般的法律,既存在即永恒,所以…只能永远存在在一种对爱人和自己的信仰里,在爱中,创造爱人之间的可能和世界。
唉,本来还说,想写些更煽情的话,结果在这里揪概念揪了好半天 – – (我不学哲学是哲学的损失,啧啧啧(啧啧啧,就你这样的半吊子,我呸(我就半吊子!!你打我啊!!妈的)))
咳,那更煽情的话我们下回有缘再更新qwq
希望身边敏感老是被世界摧残的朋友身边都有一个很会照顾人的,爱你的,认可你的小可爱qwq实在没有欢迎你来找我,我给你提供一些理论支持qwq那就这样啦,我们下次见!
爱你们哟!
我看看这回AI说什么…
The content is quite lengthy and appears to discuss the concept of selflessness in relationships. The author shares personal insights and reflections on the topic. The content seems introspective and philosophical, addressing the complexities of selflessness in emotional relationships. The author delves deep into the idea of caring for others without expecting anything in return. They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recognition and the limitations of applying rational exchange logic to emotional bonds.
The content provides a complex exploration of the topic, offering personal anecdotes and philosophical ponderings. It does not require major adjustments, as it effectively conveys the author’s thoughts and emotions. It effectively emphasizes the intricacies of selflessness and emotional relationships.
If the intent is to engage and resonate with readers, it may benefit from concise explanations and relatable examples to ensure clarity and connection with the audience. Additionally, considering the depth of the content, breaking it into smaller sections with subheadings could enhance readability.
It’s clear that the author ha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and expresses their thoughts eloquently. The personal touch and emotional depth make the content engaging and relatable.
嚯 还特么被夸了 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唉 下岗了下岗了 再过几年就不需要我这种半吊子来读书了 啧啧啧 AI模型还真是厉害啊…(别放弃啊你个傻逼!(我不会的啊我就随便说说!!!))
Leave a Reply